伴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迎来又一重要标准体系。
3月7日,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并发布《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加强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规范的顶层设计,全面推动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制定与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将用于指导相关标准研制。
作为引领汽车市场发展方向的重要载体,智能网联汽车在汽车市场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指南》的出台,将给汽车消费市场带来何种影响?又将如何改变人们的用车生活?
奠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如今,智能化早已成为汽车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OTA技术等品类繁多的智能化功能应用,从驾驶方式到车内娱乐生活,从汽车的软件升级到硬件管理系统,彻底改变着汽车产品的功能和价值。
汽车市场中,新车往往代表着车企科技实力,是发展方向的风向标。记者梳理本月上市新车发现,智能化成为标配功能。截至3月10日,本月车企累计投放新车27款,覆盖轿车、SUV、皮卡、旅行车、MPV等乘用车细分市场,均搭载智能网联化技术。
业内预测,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技术搭载率有望达到八成左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早在2008年,汽车业内就曾开展过调研,在车身轻量化、先进的汽车动力和能源、车联网3个选项中评选何种技术会成为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最终大部分人将票投给了车联网。事实证明,如今车企转型发展的核心之一正是智能网联化,这也印证了当初的预判。
当越来越多的智能网联功能广泛应用于量产新车之上,智能网联汽车如何健康有序发展,成为摆在汽车市场面前的一个挑战。
与传统汽车不同的是,智能网联汽车使用场景更为复杂,其延伸的功能也更加丰富。其中,充满多项“黑科技”的自动驾驶发展,离不开汽车基础地图的完善。
《指南》主要从基础通用、生产更新、应用服务、质量检测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对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化提出原则性指导意见,推动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及地理信息与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交通运输、信息安全、密码等行业领域协同发展,逐步形成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
其中提出,根据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现状、产业应用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分阶段适时开展相关标准制定工作:到2025年,初步构建能够支撑汽车驾驶自动化应用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
其中,2030年制定20项以上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涵盖数据生产、应用服务、质量检测和地图审查等技术要求和规范,引导和推动我国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安全合规应用,为我国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安全出行及新型智慧城市等智能汽车基础地图相关行业领域技术发展及产业落地提供标准支撑。
付于武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更要关注标准主导下的发展,只有标准落地,汽车市场才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智能网联汽车才能健康发展。
凸显地图信息重要性
目前,受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成熟度影响,我国市场上在售智能网联汽车至高可享受2级自动驾驶。因此,即便市场上部分车型实际搭载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甚至4级(高度自动驾驶),但也最多开放至2级自动驾驶。除了政策法规因素外,基础地图素材缺失也是导致自动驾驶未能放开更高级别的原因。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而言,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两项硬件配置自然十分关键,但自动驾驶3级及以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则要求基础地图来支撑自动驾驶功能的使用。换句话说,如果无法提供基础地图信息,车辆只能依靠传感器和摄像头来判断,在使用场景时会受到诸多限制,自动驾驶也无法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消费者董新珏对此深有感触。她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在日常用车过程中,车辆搭载的2级自动驾驶大幅减轻了驾驶疲劳感和提升了安全性,感受到了在以往驾驶中未曾体验过的驾驶乐趣。在此基础上,我非常期待能够尽快体验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
从长远来看,要提升自动驾驶的能力,则需要着力解决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面临的重点障碍。而基础地图标准体系,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智能汽车基础地图,业界也称自动驾驶地图、高精地图、高级辅助驾驶地图等,属于导航电子地图的一种。与传统导航电子地图相比,其精度更高、更新更快、内容更丰富,既包括静态地图信息,又涵盖车端实时采集、处理、使用的动态地理信息。
四维图新高级产品经理朱瀚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智能汽车搭载的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很多复杂环境时可能会失效,车辆的传感器也存在感知盲区,而高精地图可以让车辆提前感知路面变化,让车辆有一个更合理的决策结果,所以高精地图的运用对自动驾驶安全性非常必要。
高精地图和高精度定位可以让自动驾驶更加安全,通过车与车之间的信息连接、车与人之间的信息连接、车与物之间的信息连接,让汽车获取到比较安全的路线,能够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为了加快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指南》显示,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涉及智能汽车基础地图相关行业领域现有发布、预研阶段、待修订或待研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计31项,并为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标准间相互协调与兼容预留了空间和接口。
加快编织标准化网络
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发展十分迅猛,智能汽车基础地图亟待标准化发展。近年来,业内呼吁加快制定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的声音日渐高涨。欣喜的是,2022年以来,多项有关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规划或标准相继落地。
去年9月,工信部科技司就《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时隔一个月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3项智能网联汽车国家标准,有效提升我国车辆的智能化技术水平及道路安全水平。
随着《指南》发布,业内看到了填补智能网联汽车地图信息缺失的希望。《指南》提到,聚焦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采集、生产更新、应用服务、安全保护与管理等重点环节,加快基础通用、数据采集等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合理安排相关行业急需的标准制修订工作进程。
朱瀚介绍说,高精地图对于自动驾驶最大作用来自于车端的算力,这并非简单将传统车载导航电子地图精度做得更高,而是通过基础地图信息形成更优化版本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丰富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脑”,让它变得更智能。
据了解,智能网联汽车在引入基础地图信息后,可以大幅提升自动驾驶能力,更容易判断所处车道的行驶环境,也能随时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决策信息。业内普遍认为,基础地图信息能直接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据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标准研制方面,将以智能汽车基础地图作为标准研究对象,充分调动行业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行业企业等产学研用各方的积极性,加快推动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及各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